爸爸陪伴孩子时间多可让孩子不易叛逆
来源:本站 发布时间:2013-4-23 13:33:13 浏览量:
一个孩子从生下来,在绝大多数情况下,陪伴他成长最多的是母亲。最近牛津大学的一项研究却发现,如果幼儿从3个月起,父亲能够多多陪伴,会让孩子的行为控制能力更强,攻击性、叛逆性、好动性、反社会等不良行为大大减少。但同时,男人又一直被视为家庭的顶梁柱,整天在为工作而奔波忙碌,能有多少精力和时间花在孩子身上?南京的年轻爸爸们,你们每天会花多少时间来陪伴孩子成长?
看看这项研究——父亲陪得多孩子不易叛逆
根据最近牛津大学的一项研究,如果幼儿从3个月起,父亲能够多陪伴左右,孩子在1岁前以至于以后的行为障碍都会更少,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、对立违抗障碍、品行障碍等。也就是说,父亲的陪伴会让孩子的行为控制能力更强,攻击性、叛逆性、好动性、反社会等不良行为大大减少。同时,该研究也指出,父亲的这种行为对儿子比对女儿的影响更大。参与研究的专家认为,这可能与男孩在幼年时期更容易感知到父亲的影响有关。目前,这项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《儿童心理学杂志》上。
记者调查——过半爸爸每天带娃不超1小时
日前,记者随机采访了20个孩子在1岁以下的家庭。其中,有11位爸爸每天陪孩子的时间不超过1小时,7位爸爸每天陪孩子的时间多于1小时但不超过2小时,只有2位爸爸每天带孩子的时间超过2小时。在采访中,不少妈妈甚至呼吁,爸爸应该多花点时间陪宝宝玩,父母的陪伴,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肯定有积极作用。天天妈妈告诉记者,天天现在11个月,非常喜欢爸爸跟他玩游戏。“比如‘举高高’的游戏,每次一玩,就疯得不得了,咯咯咯咯直笑。”天天妈说,她有时会故意制造自己很忙的假象,让天天跟爸爸多相处一些时间,毕竟男孩子还是要跟男性多接触些好,这会对孩子以后的性格培养有好处。
对照看看,你属于哪种爸爸——“1小时”型
基本每天只有1小时陪孩子
葡萄爸爸,是典型的每天“1小时”陪孩子型。葡萄妈妈区女士告诉记者,老公在江北上班,说起来是朝九晚五,实际上每天7点钟就要出门,晚上7点钟才能到家。“也就吃完晚饭那会,他还能抱会儿孩子,等到8点半之后,就轮到我来哄孩子睡觉。”
到了周末,葡萄爸爸在带孩子方面也是能偷懒就偷懒。因为葡萄才10个月大,还属于比较难带的阶段,葡萄爸爸宁愿做家务也不愿长时间带孩子。“他几乎把所有家务都包下了,孩子就一直黏着我。”区女士说。
“两地分居”型每两周回老家看一次孩子
球球的爸爸妈妈都是外地人,大学毕业后留在南京打拼,工作都比较忙。球球4个月大时,妈妈产假结束,因为不放心保姆带孩子,老人又无法到南京来,无奈之下,球球爸爸叶先生只能让孩子跟着爷爷奶奶回老家淮安。从那以后,每两个礼拜,叶先生和爱人就会开车回一趟淮安,看望孩子,顺便陪陪孩子。
像叶先生这样与孩子分隔两地的,自然陪孩子时间不多。有的即便是住在一起,但因为爸爸经常要出差、应酬多,几天碰不到孩子的面也都是正常的事情。
“亲密”型“家庭煮夫”同样有成就
当然,并不是所有的爸爸都如此忙碌又没有耐心。笑笑的爸爸,绝对是爸爸中的“超人”。“笑笑妈妈工作比较忙,我就成了‘家庭煮夫’。她休完产假后,笑笑基本就是我带得多。”
笑笑爸爸说,花时间在女儿身上,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,笑笑现在可爱黏着他了。“笑笑9个月,妈妈出门上班时,她从来不哭。可是,我要是出门没带她又被她看见的话,那就惨了,她会哭得那叫一个伤心啊!10个月时,笑笑会喊爸爸了,一看见我就‘爸爸爸爸’不停地叫着,我开心得不得了。”
专家:千金万金不如多花时间陪孩子
“我们遇到的现实案例中,3岁以后这种现象更明显。”12355南京青少年综合服务台专家文清很赞同这个观点。她说,因为怀孕、母乳等原因,孩子在3岁前往往对母亲更依恋。
但3岁后,孩子的第一个心理期出现,开始叛逆,有了“我”的概念,并趋于模仿。文清举例说,比如孩子会模仿同性的行为。因为工作等原因造成父亲角色的缺失后,母亲对孩子会特别依恋,情感容易发生异化,孩子也会过于依赖母亲,甚至可能传染母亲的焦虑情绪,进入第一个叛逆期。
而第二个叛逆期则是青春期,也就是孩子人格塑造的时候。“这时候,母亲由于情感过于细腻、过度集中在吃喝拉撒上,孩子往往更需要父亲的果敢、坚强、对事业的执着等精神作为引领。比如父亲可以与孩子一起踢球、成长、参加学校各项事务、为孩子出谋划策等,让孩子在团体活动中有一定担当。”文清表示,如果没有父亲陪伴影响就会很大。因为大多数情况下,母亲是无法承担这一角色的。
“我们接触到的案例中,有的孩子甚至非常排斥父亲,把父亲当成竞争对手来竞争母亲。”文清说,有的父亲说自己忙死了,每次陪孩子玩就像完成任务。其实父亲给孩子千金万金,不如多给点时间和爱心、耐心。